风采展示
2024年全国新时代“终身学习品牌项目”金石印坊 沈阳市和平区社区学院
发布时间:2024年05月10日 浏览次数:2424

金石印坊,技术赋能,篆刻和平,学有所乐。这是新时代沈阳和平区篆刻爱好者的新面貌。从2013年打造“书香雅苑”,到2017年培育“金石印坊”,实现了“书、画、印”跨学科整合的品牌迭代升级。和平区真正做到了,百姓的学习需求“有人问、有人建、有人管、有人学、有人教”。开局一间“金石印坊”,锻造“篆刻和平”蔚然之风。

一、活动主题

 品牌引领攀高逐新,锻造“篆刻和平”

二、项目活动内容及方式

(一)成立金石印坊工作室,建立情景篆刻工作台。

第一、篆刻工具:刻刀、印石、印泥、印床、砂纸、砂轮、金刚砂磨盘、打磨机、毛笔、铅笔、连史纸、砚台、墨、毡子、棕老虎、拓包等,相关的工具书、教材;第二、篆刻工作台:桌子、椅子、展示柜、工具箱。

(二)建立网格化学习模式,满足一老一幼学习需求。

1.搭建“睦邻点+学习点”学习模式,成为市民家门口的“课堂”。社区邻里间有篆刻爱好者5-7人就可组班,沈阳站、民族、万科城、中华、文化路、翡翠城、领事馆等17个社区,每年学员平均104名。定期举办篆刻作品交流活动。

2.升级借助39所书香雅苑教室开展“金石印坊”品牌学习模式,成为书画学员学习篆刻的课程。每年学员平均819名。确实解决了学员书画作品的印章提款问题。

3.深入学校开展篆刻进课堂学习模式,成为小学生传统文化的课程。南京九、南京十、振兴二、河北二、四经一、望湖路等6所小学,每年学员平均2135名。

(三)根据不同年段的学习认知特点,特制订了由浅入深的教学内容。

第一阶段(初学者):主要学习书法篆刻艺术的基础知识、书法的技法训练——执笔与运腕、书法的技法训练——用笔、书法的技法训练——笔法、书法技法训练——墨法、汉印的艺术特点赏析、汉印的临摹方法简介、白文铸印的欣赏与临摹、朱文铸印的欣赏与临摹等;第二阶段(中级):主要学习汉玉印的欣赏与临摹、汉凿印的欣赏与临摹、书法练习与名作欣赏、书法练习与名作欣赏、章法与书法创作练习、篆书书法考核、汉印形式的印章创作方法、创作练习、篆刻考核等。

三、具体措施与保障

(一)成立金石印坊工作指导办公室,形成社区、学校多方联动的度保障机制。

每年投入30万元的资金作为项目的保障机制,在品牌教室门上挂木制匾额“金石印坊”。定期召开品牌工作联席会议,制作篆刻系列微课,向学员推进互联网篆刻+和平区数字化学习平台,方便通过扫码方式获取丰富多样的数字化学习资源。负责各类媒体对活动进行宣传报道50次,营造了浓郁的学习氛围。

(二)建立名师专家教学,启动“种子工程”建立师资队伍。

第一、聘请杨桂臣、张凤伟、周雪莹、魏天乐等老师教学,杨桂臣还是沈阳市篆刻非遗传承人,篆刻的6500枚成语印,荣获世界纪录协会颁发的世界纪录证书;第二、启动“种子工程”计划,即在“金石印坊”班里择优录取一部分优秀学员,经过严格培训后加入到教师队伍中,开展篆刻教学活动。

(三)召开识读篆书,编写《书古文教程》研讨会。

邀请辽宁省文联副主席、书法家协会主席胡崇伟和西冷印社甘海民教授等来讲学。

(四)把 “六地”红色资源融入到篆刻教学中。讲好沈阳是雷锋精神发祥地的红色故事。

组织金石印坊篆刻班学生去雷锋纪念馆现场篆刻雷锋日记内容印章,近百余枚篆刻作品被收藏。

(五)篆刻微课,入选教育部“能者为师”课程。

张凤伟老师主讲了从篆刻工具到拓印六大类篆刻的全部系列课程。

(六)大型篆刻作品,荣获金奖。

《红军长征路线》参展辽宁省美协举办的“我的中国梦,文艺进万家美展”;参展沈阳市保密办组织的“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”书画展。

四、项目特色及成效

(一)特色:随着篆刻课程需求量增大,为了既提高课程的受众面,又保障教学质量,投入80余万元,在和平区社区学院建设了“社区教育教学主控中心”,采用数字化智能管理方式,学院与各社区点对点的视频连接,可实现教学观摩,教师互动,共享直播课程、录播课程等功能。通过开展线上教学工作,扩大了学习范围,提升了教学管理质量。使终身学习项目逐步向智能化、数字化转型发展。

(二)成效

金石印坊在社区、学校落地生花,金石印坊品牌建立以来,荣获了“沈阳市终身学习品牌项目”,互联网篆刻 + 和平区数字化学习平台,荣获了“全国十佳终身学习平台”称号。全区115个社区,覆盖56个社区,6所学校,覆盖率达到71.3 % 。组织篆刻活动近120场,每年平均学员达3058人,8年间培训人数达24.464人。线上线下参与学习的人数量超30万人次。可谓是“百场行动、百人参与、百人学习”,呈现出品牌引领攀高逐新,锻造“篆刻和平”的良好态势。 “刻画方寸间,治印学做人”。和平人通过学习篆刻艺术,领会、理解汉字文化以及篆刻艺术的崇高和深广的哲思情理,激发了篆刻爱好者的民族自豪感。